經濟學上有句經典的話:“供過於(yu) 求,商品價(jia) 格降低;供不應求,商品價(jia) 格升高”。這種法則應用在最近的天然氣供求關(guan) 係上最合適不過了。
2016年起,我國開始下達煤改氣、氣化農(nong) 村、煤供暖改為(wei) 天然氣供暖的政策等措施,該措施的實施使得煤炭的需求量降低,但是相對來講各方麵對天然氣的需求大幅度增長,但是就國內(nei) 的情況來講,固有的天然氣資源並不能滿足消費的需求,天然氣價(jia) 格一路飆升,各地也開始實施各種抑製使用措施。包括對家用、公共場所等等地方的供暖限時、限溫度、限時間等措施的實施。
這到底是因為(wei) 什麽(me) 原因導致的呢?一方麵是對天然氣的增長不足難以滿足需求,另一方麵,也就是真正的原因是天然氣的基礎設施較為(wei) 落後,一昧的從(cong) 國外進口天然氣成了我們(men) 的依賴項目,這種觀念已被固定思維,危險意識仍沒有形成,這種觀念的改善在短時間內(nei) 很難改變。
傳(chuan) 統思維上的天然氣和煤一樣被看做能源物資,但是究其本質,它還是屬於(yu) 某種商品。例如,今年的天然氣需求飆升引起氣價(jia) 上升,導致我國的供暖出現問題。但反過來思考,如果有大量的資金從(cong) 國外進口天然氣亦或是研發新型能源替代這種供暖方式,就會(hui) 緩解這種供應問題。